时间:2022-11-19 02:41:41 | 浏览:437
作者:又见炊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茅山地处镇江句容,乃道教名山,风景秀美,清幽宜人,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爬过几次茅山,有一群人浩浩荡荡,有四五好友结伴而行,亦有独自爬山的经历,每次甚是难忘。
壹
一群人。
一群人约好爬山,凌晨五点多集中出发,白露微霜,略有凉意,晨曦中步行直奔山门。热热闹闹,呼朋唤友,齐心协力共攀登。
虽是初秋,满意新绿春依旧,火红的花一簇簇地盛开,如烟似霞,繁枝间偶尔一瞥,可见远处的楼房星罗棋布。人多力量大,不觉疲惫,说笑间一会功夫爬上了山。信步山顶,但见霞光万丈,一轮红日遥挂中空,远望山峦起伏,波平如镜,时有雾气缭绕,宛如仙境。
各种组合合影留念,想到二十年前大学实习和同学们合影的场景,似乎又回到了“青春无悔”的岁月。比心、比剪刀手......各种POSE,不亦乐乎。沿大路下山,不多时又到山脚。来一碗当地的锅盖面,刚出锅的酱油色面汤配着劲道十足的面条,配以水晶肴肉和美味小菜,暖暖的饱腹感瞬间满足。
贰
四五人
某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时间尚早,邀约四五友人,发誓此次一定要登顶(因之前从未爬到过山顶)。
谁知天公不作美,出发时还是蓝天白云,爬到半山腰突然间豆大的雨滴倾盆而下,赶紧找了棵大树避雨,浑身尽湿,略狼狈,也有趣。雨势太大,弃之折返,不想没多久雨停,天空重现阳光。绿叶上还有刚落的晶莹雨滴,远处天空似有彩虹,雨过天晴的澄澈透明,难得一见的美景。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留待下次弥补,却也在不经意间开启了另外一扇窗。
叁
一个人
一个人爬山,是自己与自己心路对话的过程。总有一段路,需要自己走。朋友说,人生的幸福之一就是与自己心流产生对话的时刻,在爬山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了这一点。沿途思维跳脱,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专注力只在登山的途中。
某日晚饭后,暮色中伴着茅山播放的音乐登山。中途有一段台阶特别陡,途中无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知山顶还有多久。硬着头皮往前,坚持一会,觉得脚步分外轻快,浑身是劲,也许这就是跨越极限之后的征服感。回首来时路,发现也不是很难嘛。到顶后碰到山上居士曰:你心蛮诚的。其实也就是一股子劲,坚持就好。
踱步山顶,满身的热汗随风而散,一瓶矿泉水下肚,浑身毛孔无一不妥帖。凭栏眺望山脚下的万家灯火,头顶有繁星点点,吹着凉爽的夜风,好一派“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回程途中看到一条小蛇蜿蜒游过,平时肯定吓死,那一刻竟然特别淡定,此乃茅山性灵,当与之和谐共处,不去惹它自然无事。
有人说,爬山的乐趣在于征服,确实,经过辛苦脚力爬到巅峰的那种畅快感无与伦比。另,爬山的乐趣在于移步换景,四时风光、高低远近皆不同。
哲人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境界究竟如何达到,需要反复比较、咀嚼、鉴别,靠着时间的沉淀和历练,不断拓展人生的广度与厚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限风光在险峰”,虽然每一处均有独特的视角,但要看到最广阔的风景,还是在山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而要爬到山顶,少有坦途,多是要经过一段曲折蜿蜒路,经过体力、意志的磨练后登顶,那种经过劳作之后的“安逸之美”才分外轻快甘甜。
登山石径沿途有老子的《道德经》片段,刻在朱漆木板上,且称为“茅山语录”。走着看着,读着品着,突然明白了。大道至简,一些道理千年前如此,千年之后依然没变。择几段录之,细细咀嚼,余味无穷。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静胜燥,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经查,该段可以理解为:“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
❐ 感悟:该段听起来句句在理,“静胜燥”,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智能手机、电子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信息愈发碎片化,心似乎很难静下来。其实,繁忙的节奏中更需要静心与专注。知止而后定,激荡中有静。静下心来,听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先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多任务的切换中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聚焦主责主业。哪怕心再燥,硬着头皮打卡,在规定时间内(二十分钟三十分钟都可以)看几页纸质书,内容不限,日拱一卒,形成习惯。静心,其实是很好的养生方式。
2.我有二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先。
❐ 感悟:简单下来不容易。为何断舍离,物质的极大丰富、信息的纷繁复杂中学会取舍。不被外事外物所“役”。正如绘画、照片中学会留白,不要太满。简单下来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把精力用在真正需要用到的地方。在正确的方向上聚集起足够的能量突破、提升自己,发现更好的世界。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感悟:水至柔又至刚,其中的道理就不多说了吧。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言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尤难之,故终无难矣。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感悟: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就往成功迈进了一步。细节之处见魔鬼,用追求极致的精神把控每一个细节,办案办文办事尽量精细化。
◆ ◆ ◆ ◆ ◆
想想这些年登过的山,山无长势、水无常态,每座山有自己的特点:黄山云海的奇幻,泰山十八盘的古朴厚重,华山自古一条道的险峻,嵩山千年少林的传奇,庐山瀑布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三清山的奇骏秀美,鸣沙山的广漠苍凉.....
为何登山,其实没有理由。
因为,山,就在那里!
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 王越欣 图据四川省登协近日,28岁山东籍登山者惠某在四川田海子山失踪一事受到关注。前方救援队经过搜查,分析惠某很有可能在登山途中遇到雪崩,初步判断几乎无生还可能。出于安全考虑,救援队已撤回成都。5月26日,封面新闻从知情
#登山##惠州登山##莲花山##大南山##白云嶂登山攻略#这是我们的第 287 篇旅居度假分享我曾在童年的记忆里追寻一座故乡的山山上有童年的纯真,也有夏日的蝉鸣我曾以为儿时登山的岁月早已消逝直到我遇见了惠州的那些山#莲 花 山 LIAN H
人们登山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以生命和肢体为代价去登顶一座巨峰的最好理由,就是乔治·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儿”。在不可言喻的追求过程中,登山者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去实现更高、更难、更美的攀登。因此,他们的壮举使那么多人着迷,也就不足为奇。
《登山及攀登技巧,掌握了,登山如履平地》摄影/文字编纂 阳光脚步爬山技巧上山:上体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也可用前脚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频稍快,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下山:上体正直或稍后仰
近日尽管已经立冬但秦岭的秋景依然美如画似乎更加艳丽多姿成了五彩斑斓的调色盘落叶堆积成了一条条彩色的地毯一众景区一直热度不减深受游客喜爱王琦 摄但在欣赏秦岭美景的同时景区也发生游客垃圾随手扔不顾警示标志登山等不文明、不安全行为所以在此提醒大家
中新网黄山11月12日电 (刘浩 罗桥)12日,第十八届中国黄山登山大会暨2022黄山打卡登山挑战赛开幕式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举行,本届登山大会旨在推进黄山旅游、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增强全民强身健体意识。上午9时,登山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好人
当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成功举办20周年之际,2021第十九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在拉萨开幕。本届大会包括洛堆峰全国滑雪登山邀请赛、冰雪运动文化展暨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文化展等活动。10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适宜是登高望远,开展户外活动的好时节登山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不过在自然环境中也要结合自身健康状况了解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保护好膝关节就很重要哦!秋季登山的正确打开方式→一、登山前制订科学的登山计划根据身体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专访,他为登山队员们不畏艰辛、永不放弃的登山精神喝彩,更为登山运动和我国高程测量科考工作的紧密结合而骄傲。曾于1988年登顶珠峰的李致新指出
富士山富士山矗立在东京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也是日本的象征。这座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5.63米)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就像明信片上的风景画一样迷人。天厢根是最理想的观看富士山的地方,天气晴朗的日子,尤其是冬季,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用这样一句话诠释了登山这项运动的意义。但没有接触过登山这项运动的人,其实很难理解这句话,只有真正的登山者才知道其中的奥义。即使不是登山爱好者,也知道王石、张朝阳这些商业大佬都是资深的登
运动在我们 当中时刻在进行,只是运动的方法和强度不同,其中好多朋友也特别喜欢运动,而且运动的方法也特别多,登山就是其中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对身体特别好的运动,现在登山的朋友也特别多,我们可以有一种溶于自然的感觉,而且还有好多的好处,下面我们
【登山运动时的注意事项】1.做好热身运动。 千万不能忽视热身运动,充分的热身运动可以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有效避免软组织损伤。 2.选择坡度平缓路线,走S形曲线。 登山过程中应选择难度不是很大,且坡度较缓的路线,建议行进过程中走S形
本报综合报道 登山是增强心、肺、脑功能的运动,但它容易诱发或加重膝骨性关节炎。河南省中医院关节病科主任王上增表示,爬山属于负重运动,上山时,膝盖承受的重量是自身体重的3倍左右;而下山时,膝盖除了要承受自身体重外,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对髌骨软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吴建】 9月30日,由吴京、章子怡、张译和胡歌主演的《攀登者》上映,电影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登山运动员的故事。1960年5月24日,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的艰难条件下,突击队长王富洲、摄影师屈银华和队员贡布3人成为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