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02:04:04 | 浏览:1086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用这样一句话诠释了登山这项运动的意义。
但没有接触过登山这项运动的人,其实很难理解这句话,只有真正的登山者才知道其中的奥义。
即使不是登山爱好者,也知道王石、张朝阳这些商业大佬都是资深的登山爱好者,他们在各种场合尝试安利这项运动。
现在,国内登山旅游正迎来属于自己的火热年代,正成为越来越多户外爱好者的新宠。冬奥会之后,滑雪升温,带动了登山项目,比如长白山就成为新晋网红目的地。
登山和滑雪一样,属于极限运动,考验的是人类对于极限的挑战,因此特别需要抱团取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寻找同好者。
“为了找到一些年轻力量投入本地登山组织的怀抱,我感觉真的是微博微信豆瓣连QQ各种渠道都用上了”。
从网络上看,寻找登山旅友的帖子已经屡见不鲜。原因很简单,首先登山设备需要成本,其次有登山经验以及时间地点契合的队员极其难得。
但从容如此,也仍然无法降低人们对徒步登山的热情。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泛户外运动人口达1.45亿人,占运动人口的33%。也就是说,有三成以上的运动人口参与了泛户外运动。
而携程主题游平台发布一份《2018年徒步登山大数据报告》显示,徒步登山正在成为年轻人、高端人群的重要休闲方式。
不过,虽然是休闲活动,但徒步登山的背后也大有讲究。
一、登山是商业大佬的“灵魂归宿”
很多成功的人都爱登山。
《奇遇人生》中窦骁和主持人阿雅挑战查亚峰,圈粉无数,甚至有网友发出感叹:“赐我一个这样的旅伴一起爬山可太好了”
窦骁很早就建立了和大自然的连结,攀登过五座山:哈巴雪山、西雅图雷尼尔雪山、乞力马扎罗山、南针峰、查亚峰。问他为什么喜欢登山,他说:“每一次登山都会是一个新的体验,在你不断一次次试探自己的过程中建立了勇气,它跟鲁莽是不一样的,它跟玩命更是不一样的。”
企业家大佬中热爱的登山的很多,王石最具代表,从万科董事长到登山达人,他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完成这一身份的转变。
无论是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还是南极的文森峰、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或是欧洲的厄尔布鲁士峰......都有王石的足迹,王石还当选了中国登山协会的副主席。
搜狐张朝阳从2001年开始喜欢上登山,登上过四姑娘山、珠穆朗玛峰、西藏登山……登山之前张朝阳喜欢舒服的生活方式,在登山之后,发现把爱好与商业结合起来是很好的一种行为。
起初的户外登山,大多为首登山峰为目的。当说起登山运动的起源时,津津乐道的是1786年勃朗峰的首登。但事实上,自那以后登山运动的发展依旧缓慢。
1994年,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制订了一份阿尔卑斯山82座4000米山峰的正式列表,从1786年~1855年的近70年中,仅有约10座4000米级山峰被首登。
究其动机,最早的登山者都是阿尔卑斯山下的猎户和采水晶人,攀登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而勃朗峰的首登也只是源自一次悬赏。襁褓中的登山尚未从其他动机中摆脱出来,还没有完全蜕变为一种体育运动—即攀登本身就是目的。
而国内在1958年成立中国登山协会伊始,登陆山峰成为了国际上举世瞩目的登山重大事件,与如今的登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的,在中国登山协会创立初期,国内各大名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纷纷成立登山社。
在国内,登山运动的起源最早是在1998年,一些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汇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山野间进行徒步活动。
以广大学生为代表的徒步登山才正式进入爆发期(同意样也以增强自身体育素质,以及运动爱好为目的)。
对于单调乏味,只有“卡拉OK”的九十年代来说,这种既有打着征服自然、享受自然,又充满刺激与挑战性的旗帜徒步活动,很快就将户外运动的热潮带向全国各地。
于是也产生了那个年代最著名的登山者和向导,那时候的登山者,用简陋到不可思议的装备首登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随着攀登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攀登速度显著加快,攀登竞速虽然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却也在悄悄的进行。
飞伞、滑翔伞、极限滑雪和直升机的普及,使得快速下撤以及在不同山峰间转移成为可能。
从新路线,到solo、冬攀 、冬季solo,无器械的自由攀登、连登、冬季连登,各种各样的攀登方式激发无穷的创意。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科技以及登山设备的进步,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山峰之巅。
二、登山是中产生活的“硬核之道”
在当下,登山则更像是高端人群的天堂。
根据携程数据显示,年龄分布上,经济状况良好,身强体壮的31-40岁人群最青睐徒步登山,占40%,其次是41-60岁人群,占31%,20-30岁的年轻人占25%,但这一人群增长最快。60岁以上及20岁以下人群分别占3%、1%。
从数据分析上看,“有钱有闲”是这部分群体占比最大的归因。
那么,现如今的登山要求有多高?成本又有多高呢?
登山是户外运动中最具挑战性,最具吸引力,运动设备配置最高的一项。而登山也分为入门与进阶。首先是入门,入门级雪山分别有四姑娘山二峰、哈巴雪山、半脊峰、雪山之子奥太娜、那玛峰、玉珠、洛堆峰等。
据专业登山运动员介绍,仅配置一套入门级登山设备,包括墨镜、登山杖、登山靴以及衣裤就近万元,如果再购置登山包、绳索和锹具等专业高海拔登山装备,费用不低于4万元。
而最便宜的公司为尼泊尔当地登山公司,部分小型登山公司的团队费用在3-4万美元/人。
其次,如果想要徒步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等进阶山峰,必须拥有7500米以上的登顶资格认证、以及更加丰富的技术型雪山攀登能力,此外还有逐年增长的攀登费用亦是众多登山者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有数据显示,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攀登费用,已经从2016年的4万美元/人,上涨至2019年的4.59万美元/人,约合人民币31.78万/人。而在位于中国境内的珠峰北坡,一家西藏专业登山公司对记者的报价接近46万元/人。
曾经有攀登珠峰的网友说过“走在珠峰的每一步,都是钱”。
此外,徒步登山被标上高端的标签,其实不止于财富自由,还有名人效应。
2003年,52岁的王石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中国当时年龄最大的登山者;在1975年登珠峰把睡袋让给藏族同胞,冻伤截肢的无腿大爷夏伯渝,仍然十年如一日训练,经过40余年的坚持,2018年成功封顶珠峰。
而如今,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以及王石等名人带动下,登山正从高端人群向中产阶级家庭蔓延,成为年轻人在户外运动人均投入最高的一块市场。
从小红书上看,关于登山的笔记超过15万篇,徒步登山甚至成为部分年轻人每年都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此外,在抖音上有关“#登山”的话题播放次数,多则8亿次少则上千万次。
三、商业登山背后的“黑色帝国”
根据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调查显示,2021年国人消费意愿最强的的项目是旅游与保健养生。
在此契机下,户外运动更是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首选的假期休闲方式。
其中“山系文化生活”,更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拼多多数据显示,干净、简洁的山系户外风格这两年很受欢迎,出售相关产品的数十家店铺均已拼购逾10万件。
2020年疫情之后,根据国家文旅部发布的数据,国内旅游出行数据率下降了50%,但山地户外旅游数据上涨了163%之多,整体的山地户外产业也是成倍的增长。2020年到2021年山地旅游产品的消费人次比2016年增长了63%。
登山也推进了很多相关产业。
对于大部分徒步登山者而言,在确保不过于劳累的同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无疑更有吸引力。
因此,登山索道、观光车等山地交通设施,也逐渐成为投资的热点。凭借索道业务,三特索道甚至实现了扭亏同时赶超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足见登山赛道的火热。
登山还衍生了很多周边的产业,徒步、漂流、林地探险等等。
比如莫干山探索“体育+旅游”的新模式,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先后引进久祺国际骑行营、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骑遇骑术学院、爵隐马术俱乐部等一批体育产业。
有些人选择轻装简行户外徒步,也有人选择氪金商业登山。
所谓商业登山,是指登山客户支付一笔费用给探险公司,由探险公司负责高山上的服务。
一般而言珠峰商业登山服务方提供:向导的贴身服务、氧气、营地服务、适应训练、物资运输、危险线路的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但不保证一定登顶。
简而言之,就是“能力不足金钱补”。
客户之间更多的是各顾各的关系,而不一定是彼此协作的关系。因为这种攀登方式,登山客户主要依赖探险公司的服务才能成功。
在随着徒步登山人口的增加,登山公司的服务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有数据显示,2020年,商业珠峰登山队的平均费用是44500美元,无论是北侧还是南侧。
参加著名的国际登山向导队(IMG)的一次标准攀登费用为4.6万美元。在定制的High Adventure Expeditions团队中占有一个位置需要花费41500美元。
北边的Furtenbach团队收费60,900美元,而Alpenglow的收费为85,000美元。IMG提供的“私人攀爬选项”包括每位登山者的个人西部指南,总费用为11.8万美元。
然而,在高额的登山费用上,尼泊尔当地大量夏尔巴开设的登山公司,开始捉住机会,门槛相对而言低得吓人,例如价格、登山者的体能以及心理素质,甚至很多登山客连冰爪都不会穿。
相比国内严苛的登山限制,国外大量的商业登山公司存在着不合规行为,造成了很多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要想攀登珠峰,主要分为尼泊尔与西藏两侧登山,但尼泊尔一侧相较更简单,于是从尼泊尔一侧攀登更受欢迎,但死亡总人数和死亡率都较高。
截至2021年12月,尼泊尔一侧共有7023次登顶,195人死亡,占2.9%,死亡率为1.16。没有使用补充氧气的有119人死亡,占尼泊尔一侧死亡总人数的61%。
诚然,低成本登山吸引了经验匮乏的客户,并得到了经验不足的向导的支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19年,11例死亡中有8例是由低成本运营商操作导致。
为此,对于徒步登山而言,登山经验、心理素质、合规的服务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在预算与其他任何一个条件无法满足之下,也可以选择结伴攀登入门级雪山。
在入门级雪山人均消费方面,根据携程数据显示,其实大部分徒步登山路线并不贵,消费500-1000元的游客最多,占29%,其次是200-500元,占23%,消费200元以内及2000-4000元的游客各占16%,消费1000-2000元的游客占12%,有2%的游客花费5000-10000元,有1%的游客选择花费10000-30000元进行徒步登山。
在产品方面,以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登山为例(国内),线路费用平均在3000元(以上消费数据不包含大交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徒步登山对不同的人确实具备着不一样的重量,但在实践过程中,首先一定得是敬重生命。
至于为什么要登山,还真的就是因为“山就在那里”。
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 王越欣 图据四川省登协近日,28岁山东籍登山者惠某在四川田海子山失踪一事受到关注。前方救援队经过搜查,分析惠某很有可能在登山途中遇到雪崩,初步判断几乎无生还可能。出于安全考虑,救援队已撤回成都。5月26日,封面新闻从知情
#登山##惠州登山##莲花山##大南山##白云嶂登山攻略#这是我们的第 287 篇旅居度假分享我曾在童年的记忆里追寻一座故乡的山山上有童年的纯真,也有夏日的蝉鸣我曾以为儿时登山的岁月早已消逝直到我遇见了惠州的那些山#莲 花 山 LIAN H
人们登山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以生命和肢体为代价去登顶一座巨峰的最好理由,就是乔治·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儿”。在不可言喻的追求过程中,登山者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去实现更高、更难、更美的攀登。因此,他们的壮举使那么多人着迷,也就不足为奇。
《登山及攀登技巧,掌握了,登山如履平地》摄影/文字编纂 阳光脚步爬山技巧上山:上体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也可用前脚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频稍快,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下山:上体正直或稍后仰
近日尽管已经立冬但秦岭的秋景依然美如画似乎更加艳丽多姿成了五彩斑斓的调色盘落叶堆积成了一条条彩色的地毯一众景区一直热度不减深受游客喜爱王琦 摄但在欣赏秦岭美景的同时景区也发生游客垃圾随手扔不顾警示标志登山等不文明、不安全行为所以在此提醒大家
中新网黄山11月12日电 (刘浩 罗桥)12日,第十八届中国黄山登山大会暨2022黄山打卡登山挑战赛开幕式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举行,本届登山大会旨在推进黄山旅游、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增强全民强身健体意识。上午9时,登山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好人
当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成功举办20周年之际,2021第十九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在拉萨开幕。本届大会包括洛堆峰全国滑雪登山邀请赛、冰雪运动文化展暨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文化展等活动。10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适宜是登高望远,开展户外活动的好时节登山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不过在自然环境中也要结合自身健康状况了解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保护好膝关节就很重要哦!秋季登山的正确打开方式→一、登山前制订科学的登山计划根据身体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专访,他为登山队员们不畏艰辛、永不放弃的登山精神喝彩,更为登山运动和我国高程测量科考工作的紧密结合而骄傲。曾于1988年登顶珠峰的李致新指出
富士山富士山矗立在东京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也是日本的象征。这座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5.63米)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就像明信片上的风景画一样迷人。天厢根是最理想的观看富士山的地方,天气晴朗的日子,尤其是冬季,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用这样一句话诠释了登山这项运动的意义。但没有接触过登山这项运动的人,其实很难理解这句话,只有真正的登山者才知道其中的奥义。即使不是登山爱好者,也知道王石、张朝阳这些商业大佬都是资深的登
运动在我们 当中时刻在进行,只是运动的方法和强度不同,其中好多朋友也特别喜欢运动,而且运动的方法也特别多,登山就是其中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对身体特别好的运动,现在登山的朋友也特别多,我们可以有一种溶于自然的感觉,而且还有好多的好处,下面我们
【登山运动时的注意事项】1.做好热身运动。 千万不能忽视热身运动,充分的热身运动可以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有效避免软组织损伤。 2.选择坡度平缓路线,走S形曲线。 登山过程中应选择难度不是很大,且坡度较缓的路线,建议行进过程中走S形
本报综合报道 登山是增强心、肺、脑功能的运动,但它容易诱发或加重膝骨性关节炎。河南省中医院关节病科主任王上增表示,爬山属于负重运动,上山时,膝盖承受的重量是自身体重的3倍左右;而下山时,膝盖除了要承受自身体重外,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对髌骨软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吴建】 9月30日,由吴京、章子怡、张译和胡歌主演的《攀登者》上映,电影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登山运动员的故事。1960年5月24日,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的艰难条件下,突击队长王富洲、摄影师屈银华和队员贡布3人成为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