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01:54:11 | 浏览:817
户外运动是一项伴随风险的运动。
尤其在秋冬季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事故。
小编特地整理了以下八种危机情况的急救知识,供山友们参考参考。
行走野外,谨防迷路
迷路是在行走野外,无论四季都会发生的危险。
尤其发生在天气多变的季节(或准备不充分下),若是遇见山中大雾弥漫的情况下,就极易发生迷路的风险。
靠记路的方法在地形复杂的路线不一定可靠,因为植被是不断变化的
安全指引——行前详细计划行程,尽量做到对线路心中有数,并且留意近期天气避免在不佳时出行。
携带必备物品,如:地图(最好是有等高线的地形图)、指南针(或GPS)、水、食物、头灯(手电筒)、雨具、急救药品、哨子、手机、笔和纸等。
应对措施——相比GPS、地图、指南针,使用两步路下载好轨迹更易帮助山友操作。
使用两步路能让山友们提前对地形、爬升和营地等有所了解。即便是不小心走错路,也能及时帮你找回到正确的轨迹上。
两步路大五台轨迹 | photo by ooO
若发生不能辨认位置的情况,山友应往山脊等高处走。这是因为居高临下较易辨认方向,也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切忌走向山涧深谷,身处深谷不易辨认方向,向下走虽容易,但下山危险性高,要再折回高地时也困难,以致无谓地消耗大量体力。
photo by 汐颜
如果必须派出人员求救或探路,则需遵循二人同行原则。如果天气寒冷而御寒装备不足、雷雨时或遇到山火,可暂离高地待情况好转时,再到较高位置等候救援。
风、冷、湿都会引发的失温
随着雪季的到来,失温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失温是较为危险的疾病,发病时失温者开始可能没有感觉,但很快其判断及推理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不爱说话、无精打采、行动迟缓不便等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治疗,有可能导致患者血管萎缩、肢体坏死乃至死亡。
安全指引——预防失温主要是避免接触冷空气(冷水、冰雪),在身体温暖的时候,要保证身体有一定的热量供应。
如在行进中野外环境潮湿寒冷,则尽量避开风雨,在体能尚未耗尽、身体协调能力和判断力没有完全丧失前及时营地休息。
photo by Poplar
一般来说,失温分为轻度,中度,严重等三种,视程度不同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
症状:身体寒冷、颤栗、双手活动困难;心理出现变化,抑郁,无精打采;身体核心温度进一步降低到35℃以下,32℃以上。
应对措施——尽快避免寒冷环境,脱去潮湿衣物换上干爽衣服等。给失温者增添衣物(拉上外套拉链、戴上帽子等)尽量将失温者置身于温暖的环境。
可用热水袋或其他热的物体(发热贴等)帮助患者取暖(要防止烫伤)。在患者恢复意识、能吃东西后,可进食加热的水和食物。
切忌不能服用酒精和咖啡等,这会使体表血管扩张,体内的热量会散失的更快。
如无意外,在处置得当的情况下,失温者可以完全痊愈。
症状:患者目光呆滞、意识混沌,且不认为自己已患病。言语含糊不清,行走踉踉跄跄。身体核心体温低于摄氏32度以下。更为严重的失温症状是:反应迟钝、心跳减缓、呼吸微弱、停止颤栗、休克。
应对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即送医救治。尽快离开寒冷环境。
将失温者置于温暖的环境中,主动帮助其恢复温度,重点是头部、颈部、腋窝以及裆部(可用热水袋或其他热的物体(发热贴等)帮助患者取暖(要防止烫伤)。
更换潮湿衣物,如有条件,每隔15分钟记录次失温者的身体重要指标。
photo by 山野纪 | 对失温者的头部、颈部、腋窝以及裆部进行复温
观察失温者是否有休克现象,如在60秒内失温者没有心跳和呼吸,应立即心肺复苏术。
最终解决方案:送患者就医治疗。
高原反应,紧急下撤
一般来说,大多人在超过2500米的海拔高度后,就会有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极少数人在到达1500米偶尔也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症状。
当到达35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时,通常会发生较为强烈的高原反应疾病。
photo by 朝 阳
安全指引——行走在逐渐上升的海拔高度时,需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
适应高海拔攀登的最佳方式就是分步骤登山,较长时间的适应。充分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高海拔徒步时,要预留充分的休息时间。在最初几天时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于海拔的不断适应,人体会渐渐适应含氧量的减少,高原反应症状也会得到渐缓,控制攀登速度,减慢速度。
photo by 小熊猫爱玩不爱闹
应对措施——高原病分为急性登山疾病(AMSC)、高原肺水肿(HAPE)、高原脑水肿(HACE)。
所有普通或严重的高原反应的基本救治措施都是尽快返回到海拔较低的地方,且越低越有效。
photo by 峥嵘
鉴于高原病的专业特点,具体的急救措施就不详细叙述了,总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二个字:“下山!”
不可大意,滑坠受伤
斜滑的山径,如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硬沙地,行走在山野里都有可能会使人在下坡时滑倒受伤。
据山野杂志公布的《2020年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分析》,2020年共发生297起事故,高坠和滑坠事故发生分别为10起和60起,高坠和滑坠死亡事故起数占死亡事故总起数的45.45%。
photo by 朝 阳
安全指引——山友们可穿着有护踝及鞋底有凹凸纹的防滑登山徒步鞋。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携带登山杖行进。
尽量避免行走在湿滑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硬沙地上,时刻注意脚下路段,谨慎小心通过不可跑跳前行。
photo by ζั͡✿十二
应对措施——若是发生滑坠,应先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它伤势立即采取急救。
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若发现伤处红肿或痛楚,不要继续行走,观察明确没问题方可继续行进。
若伤者可以继续行走,可用手杖帮助或队友扶持,不可以强行独自行走,以免加重伤势。
面对中暑,科学补水
中暑和脱水是非常危险的户外风险, 中暑则由于人体吸热超过散热,电解质流失造成的一种病症。
高温暴晒环境和炎热潮湿环境下都极易发生中暑。而人体在失去1%的水分时才会口渴,而水经由小肠的吸收进入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组织,大约需要60分钟的时间。
安全指引——参加野外运动,在炎热的天气下随着运动量的增大,山友们常常会大汗淋漓。
在温度升高后,人体有两种反应:
应对措施——因此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应避免过多的暴晒于高温下活动,尽可能以少量多次为原则补充水分,适当时还可携带少许含盐食品少量进食。
户外运动是一项伴随风险的运动。尤其在秋冬季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事故。小编特地整理了以下八种危机情况的急救知识,供山友们参考参考。行走野外,谨防迷路迷路是在行走野外,无论四季都会发生的危险。尤其发生在天气多变的季节(或准备不充
当地时间 2017 年 9 月 27 、 28 两日,美国加州攀岩胜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Yosemite National Park )酋长石( El Capitan )连续发生大规模落石,造成至少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回溯至 2013 年
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刺激与挑战,这就造就了户外极限运动的产生。攀岩运动原本是起源于欧洲的一项国际性体育项目,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也不用任何保护措施的徒手攀岩,徒手攀岩要求人们在各种高度及角度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向上、腾挪甚至跳跃等
攀岩这项运动,可是无法撇开装备来进行的,从必备的攀岩鞋到各类保障攀登安全的装置,再到日常训练用品……一旦要入手,样样都是(艰难的)选择题。考虑到很多岩友的选择困难症,我们索性邀请了国内的攀岩高手们晒一晒他们在 2017 年常用的或者新入手的
炎热的夏天,不想做钢筋水泥里的“困兽”,想勇敢地奔向大自然?那就一定要好好普及一下户外知识,在寻找野趣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徒步步伐相对小一些的龟步,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可以更加保存体力;调节呼吸,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
立冬已至你准备迎冬了吗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来自康派斯CS26越野拖挂房车,拥有强大的越野能力,同时拥有兼顾日常使用的舒适配置,即使寒冷的冬日也能带来满满的安全感。内部可以通过升降
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携手汇丰12月11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共同启动了世界羽联户外羽毛球(AirBadminton)社区项目。继今年5月世界羽联户外羽毛球在广州正式推出之后,世界羽联及其全球发展合作伙伴汇丰宣布,作为社区推广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将提
“我们经常晚上去公园溜达,那里的灯温也这么高吗?”近期,温州瑞安两岁男童被地灯烫伤事件让经常带孩子到公园玩的家长感到忧心。 8月21日至22日晚上,生活晨报记者走访发现,太原的公园等公共场所主要有地灯、壁灯、射灯、彩色装饰灯这些类型,儿童
新华社武汉11月10日电(记者 黎昌政)秋冬季气候干燥,使用加湿器的人多起来。每年这个季节,湖北武汉各大医院都会接诊不少因加湿器使用不当而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专家提醒,这类因加湿器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呼吸道疾病统称为“加湿性肺炎”,公众应科学
洁厕剂、洗衣液、洗洁精等各类家居清洁用品的诞生给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过度的、不合理的使用,对身体危害极大,清洁剂的毒性产生的危害比抽烟还要严重!1空气清新剂空气清新剂只是对空气中的异味起到了掩盖的作用,它并不能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许
位于中国的珠穆朗玛峰,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岩面高(裸高)8844.43米。由于其世界第一高峰的名气,不少登山爱好者都希望登顶珠峰,以此完成一项具有仪式感的成人礼。据不完全统计,珠峰目前已产生100余具尸体和12吨排泄物。登顶珠峰,需要的
登山遇到意外危险时,应如何面对? (一)受伤跋山涉水的过程中,踝关节扭伤的事例时有发生。当意外发生后,应立即脱下鞋子,抬起伤脚。如果足部肿胀无法脱鞋,就用剪刀剪开脱掉,用冷水毛巾或冰袋外敷伤部并制动抬高。如果伤部疼痛剧烈,说明有骨折的可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追求,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体育活动——户外运动,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接受并喜爱。尤其是在国庆长假期间,很多人都会选择登山、远足等户外运动。但户外运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安全问题也屡见不鲜。因此,了解下
徒手攀岩(Free Solo),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进行攀登,属于攀岩的一种形式,这项运动对攀岩技巧要求极高,同时也是对心理考验的极大挑战一种户外的极限运动。因其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被列为世界十大危险运动之首。徒手攀岩,就像这个名字一样,不借助
8月25日消息,近日,据第一财经报道,比亚迪将会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发布全新的高端品牌,与腾势不同的是,该品牌的新款车型价格将超过100万元,预计在今年年底亮相,明年第一季度量产交付。据小雷了解,该品牌的首款车型是一款硬派越野车。按照此前的规划